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近日,国务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能”专题研讨会。展研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冯俏彬在研讨会上表示,究中宏观政策的心冯形势下何基本思路应该是“提前实施,靠前用力”。俏彬具体到财政政策上,财政一是当前加快增值税留底退税的进度,二是发力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三是国务增加对受疫情影响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救助。
以下是展研政策发言实录整理。
财政政策应首先考虑在现有框架内靠前发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究中对此各方都有切身体会。心冯形势下何从国际上看,俏彬俄乌冲突是财政最大的影响因素,但对此各方也有共识:目前俄乌冲突对国内经济的当前影响较小,短期影响可控。从国内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很多政策都有调整,各地国企也对一季度“开门红”进行了政策安排,因此1、2月份的经济数据比较乐观。但3月份以来,疫情冲击下多个城市采取了封控政策,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简言之,疫情仍是影响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我们可对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进行一下研判:预计今年上半年俄乌冲突暂时不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最大的不确定性仍是疫情,这也是造成经济下行、市场主体信心不足、预期不稳的主要因素。如果近期我国疫情能够得到控制,或者防控政策能够达成封控代价与经济增长的某种平衡,那么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就能够得到满足。
从政策层面看,宏观政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提前实施,靠前用力”。基本思路是把握好今年剩下的7个月时间,靠前实施相关政策,提前使用政策工具,加大政策力度,尽力挽救损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财政政策方面,总盘子可以暂不做太大调整,主要以加快实施进度为主。因为财政预算调整是特别重大的事情,对社会心理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很大,除非面临重大冲击或进入战时状态,一般不会轻易调整财政预案。因此现阶段财政政策可以“提前实施”为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增值税留底退税的进度。这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的关键一招,总金额达1.5万亿元。目前税务部门已经启动针对小微企业的留底退税工作,进度总体较快。如果这部分资金能够提前到达企业账上,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留底退税也还有一定政策余地,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扩大留底退税的力度,这也是在年初政府计划范围内的方案。
二是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总额是3.65万亿,如果加上去年未使用完的部分,专项债的总额度肯定可以满足实际项目需要。如果目前没有大的项目储备,不建议对专项债额度进行调整,但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第一,专项债提前发行到位,坚决不要出现项目等钱的情况。这方面财政部也在积极推进,努力靠前安排发行。第二,考虑进一步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适当放宽专项债的适用条件。目前专项债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九大领域。针对一些现金流、资金流不够充足的项目,是否可以考虑允许使用专项债?虽然这在政策层面不合规则,但是否可以考虑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比如消费类、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是否可以纳入专项债范围?
三是增加对受疫情影响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救助。应该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必须保障受疫情影响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好相关救助工作。第二,要重点发挥好现有制度的保障作用,而不是急于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比如,社保体系本身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可以通过加大失业救助的范围和力度,对纳入失业范围的人群应救尽救、应助尽助;扩大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发放临时性生活救助等。这些都是现有体系下可以做事情,而无需另立项目。
财政适当扩张仍有空间,结构型减税降费和债务结构调整“两手并重”
我们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在现有政策体系下,将之前准备好的政策工具提前发力、靠前实施、稍加力度,把疫情防控这一影响经济运行的最大因素控制好。如果后续疫情很难控制,各城市的封控政策持续对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时候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政策储备。
一是减税降费可考虑从总量型减税降费回归到结构型减税降费。目前我国宏观税率只有15.2%,已不具备普遍性进一步降低税率的空间;但可以针对弱势群体、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目标导向非常明确的结构性减税降费。第一是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费减免,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短期的税收豁免或税收假期,与民休息。第二是进一步降低部分国内畅销品的进口关税,或扩大免税商品的范围,增加营业网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三是考虑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四是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适用范围,比如从重点制造业、科技企业扩展到其他行业;也可以考虑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等等。
二是财政也需要提供资金,对受冲击的企业、家庭和行业实施一些补贴政策,比如发放补贴,或提供更大额度的贴息贷款。
三是财政赤字率是财政政策讨论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今年名义赤字率2.8%,相对较低,但也为应对更大冲击留下了空间,但相关问题也需要慎重讨论。
四是调整债务结构。放眼未来一个时期,政府债务扩大基本上是一个确定性事件。目前我国债务规模总体可控,但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国债和地方债、一般债和专项债、显性债和隐性债的结构不合理等。未来,需要适当调整债务结构,用稳定性的结构支持更大规模的负债。
六是推进双向税改,做对做好社会激励机制。从稳预期的角度,税收政策在以下方面可有所作为:一是完善对高收入人群和资本利得的征管。虽然改革已进行过几轮,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高收入人群和资本利得的管理并不到位。目前国家已加大该领域的税收征管力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些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数字经济下税收形态,还需要深入探讨。二是降低劳动所得的税收负担。劳动所得、知识和技能所得收入在各国都值得被保护和鼓励。我国应该完善税收相关激励机制,鼓励社会成员通过辛勤劳动、知识技术水平提高来改善收入水平,这方面税收制还有改善空间。